-
天津大学封伟团队在带隙可调的新型锗硅基半导体二维原子晶体研究上取得突破
天津大学封伟教授团队在半导体二维原子晶体的可控制备和带隙调控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在理论计算和结构设计的基础上,采用-H/-OH封端二元锗硅烯,首次获得了具有带隙可调控的二维层状锗硅烷(gersiloxene)。通过精确控制二元配比,实现了二维锗硅烷的带隙调控,并探索了其光催化领域的应用价值,为后续设计新型半导体二维原子晶体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文章...
2020年03月23日
-
天津大学环境学院在可挥发性有机气体(VOCs)处理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问题态势严峻,直接或间接地对人类与生态健康、生产与生活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地球大气环境健康每况愈下,雾霾、光化学烟雾、粉尘等大气环境污染成为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关注和讨论的热点。挥发性有机气体(VOCs)是造成大气雾霾以及臭氧(O3)的重要污染物之一,如何高效去除VOCs是学术界和工业界关注的焦点。催化氧化法是VOCs末端治理技术中的最有效方法之一,该法通过活性组分涂覆或者附着在蜂窝陶瓷...
2020年02月22日
-
天津大学张建华课题组MRC:简易高效构筑氧化还原敏感的共价有机框架纳米给药载体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张建华副教授课题组开发了一种简易、高效、低成本制备富含二硫键的共价有机框架纳米给药载体的新方法,构筑基元简单易得,所制备纳米载体不仅能高效负载阿霉素,还能智能感应肿瘤细胞内的特异性氧化还原微环境,从而发生解体并快速释放药物。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化学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癌症的重要手段之一。但遗憾的是,由于化疗药物无法在肿瘤部位特异性富集,...
2020年01月13日
-
天津大学仰大勇课题组JACS:DNA水凝胶网络实现干细胞特异性高效捕获
近期,天津大学化工学院仰大勇课题组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发表关于DNA水凝胶网络捕获干细胞的研究。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姚池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唐涵为共同第一作者。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支持。相关成果已申请中国发明专利。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其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功能,如归巢到受损组织部位、分化为多种类型细胞、分泌多种生物活性分子和发挥免疫调...
2020年01月04日
-
天津大学新能源化工团队探寻设计催化剂的“秘诀”
催化科学作为当代化学工业的“心脏”,在促进能源高效转化利用、环境保护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扮演着当之无愧的主角。如何利用理论计算与传统实验相结合,快速筛选性能优异的催化剂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热门课题。近日,天津大学新能源化工团队应英国自然出版集团《Nature Reviews Materials》(《自然综述:材料》)邀请,撰写题为“基于线性关联与反应描述符指导催化材料的理性设计”的论文,12月以封面论文形式发表。系统总结了...
2019年12月04日
-
天津大学仰大勇教授课题组JACS:纳米界面上的基因线路区室化促进级联基因表达
在生物体内,功能上具有关联性的基因通常被限制在特定的区室中进行高效的级联基因表达。例如,在真核细胞中,染色体根据基因功能相关性被分割成多个染色体域;线粒体DNA上排列着一系列编码呼吸链复合物的基因,并被包裹在线粒体中。因此,研究基因DNA区室化效应(compartment effect)对级联基因表达的影响可为了解细胞构筑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提供重要启示。近期,天津大学化工学院仰大勇教授课题组通过在金纳米颗粒上共同锚定两...
2019年11月18日
-
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青年教师刘斯与合作者在世界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上发表研究论文
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青年教师刘斯与合作者在发现人源钾氯共转运蛋白KCC1的机理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她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世界顶级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上发表研究论文,首次解析出人源钾氯共转运体蛋白KCC1的2.9埃冷冻电镜高分辨结构(1埃=10-10米),揭示了钾离子和氯离子在细胞膜蛋白上的结合位点,提出了钾-氯共转运机理,为癫痫等相关疾病治疗和药物设计提供了新的视角。人体细胞内的钾、钠、氯等离子浓度处于相对...
2019年10月25日
-
天大科学家首创新型无毒超低温细胞保存技术
近日,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张雷、杨静团队成功研发新型细胞超低温保存术,首次实现低成本无毒副作用超低温保存人类软骨细胞,有望成为细胞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为血液病、癌症患者等人群带来福音。该成果现已发表于美国化学会权威期刊《生物大分子》。细胞治疗是指将细胞在体外培养后移植到患者体内,以修复或替换人体受损的组织或细胞,从而达到治愈目的。将细胞超低温冷冻保存用于未来“唤醒”与治疗,被称人类医学发展史上最具...
2019年10月22日
-
天津大学环境学院大气环境与生物能源课题组宋春风副研究员团队在国际期刊《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发表封面文章
2019年8月,天津大学环境学院大气环境与生物能源课题组宋春风副研究员团队在CO2捕集及生物转化领域的取得重要研究进展。在国际科学期刊《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国际三大权威化工杂志之一)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刊发了科研成果《Novel Regeneration and Utilization Concept Using Rich Chemical Absorption Solvent As a Carbon Source for Microalgae Biomass Production》(DOI: 10.1021/acs.iecr.9b02...
2019年09月09日
-
天津大学理学院化学系赵广久教授及合作者主编的英文学术专著由世界科学出版社出版
作为一种经典的分子间弱相互作用,氢键广泛存在于化学ˎ 生物学ˎ 物理学ˎ 材料学等研究领域,在分子结构和功能上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氢键体系被光激发时,会受到激发态氢键作用的影响。 因此,如何理解光化学、光物理学、光生物学以及光电材料中的激发态氢键作用是一个关键课题。近期,天津大学理学院化学系赵广久教授和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韩克利研究员应邀主编的学术专著《Hydrogen-Bonding Research in Photochemi...
2019年08月26日
-
天津大学陈海霞教授团队在国际科学期刊《Food& Function》发表封面文章
(通讯员 武杉)2019年8月,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旗下的国际著名科学期刊《Food & Function》(中科院分区一区,Top期刊)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刊发了天津大学药学院陈海霞教授团队在天然抗菌肽鉴定及作用机制方面取得的科研成果《Identification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evaluation of three peptides from laba garlic and the related mechanism》(DOI: 10.1039/c9fo00236g)。论文第一作者是药学院博士生高旭东,通讯作者为陈...
2019年08月23日
-
天津大学理学院赵广久教授团队在国际期刊《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发表文章
近日,天津大学理学院化学系赵广久教授团队在钙钛矿材料的激发态化学机理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该团队首次提出一种离子诱导相变促进发光的策略,从而可以实现光致发光效率的大幅度提升。通过运用飞秒瞬态吸收技术,揭示了相变前后深层次的激发态动力学机制,阐明了结构缺陷是限制发光的关键因素。该策略对进一步探索新型发光材料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上。近年来,...
2019年08月16日
-
我校张雷教授团队在国际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发表文章
我校张雷教授课题组成功研发了一种新型的水凝胶材料。这一新材料具有高效抗生物粘附和“免疫屏蔽”能力,其构建的“人造胰岛”糖尿病小鼠体内实现长效控糖,有望成为1型糖尿病患者的福音。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在国际权威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发表,并申请了中国发明专利。这种新型水凝胶成本低、易制备,有利于扩大生产,在细胞治疗、组织工程等医药健康领域具有广阔前景。1型糖尿病是困扰全球3000万患者的慢性...
2019年06月05日
-
我校化工学院仰大勇教授团队在国际期刊《Advanced Science》发表文章
天津大学仰大勇教授团队在国际期刊《Advanced Science》发表题为“A Reversibly Responsive Fluorochromic Hydrogel Based on Lanthanide–Mannose Complex”的文章,团队首创新型细胞培养变色水凝胶,实现在观测细胞三维培养过程中基质材料荧光的即时可控开关。这一新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它为细胞提供了一个更加接近体内生存条件的微环境,可作为一种优良的细胞培养基质用于干细胞的三维培养,实现组织修复...
2019年04月26日
-
我校元英进教授团队在中国优秀期刊《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发表文章
我校元英进教授团队近日在中国优秀期刊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在线发表文章,题目为“Loss of heterozygosity by SCRaMbLEing”。合成生物学搭建了从物质到生命的蜕变通道,该技术利用天然或人工生物学元器件对生命的遗传物质进行设计、改造乃至重新合成,开创了“生命再造”的新纪元。天津大学在我国率先开展合成生物学研究,是我国合成生物学基础研究领域的重要创新力量,科研成果与世界前沿并跑。天大合成生物研究团队...
2019年03月21日
-
我校建工学院水利系张晨副教授联合美国华盛顿大学在一区权威期刊《Water Resources Research》发表文章
我校建工学院水利系张晨副教授访学期间联合美国华盛顿大学在水质模型适配性方面取得新进展。广泛应用于各类水资源规划、水环境保护的水质模型能否有效地反映气候和水文情势变化下的河湖生物化学过程?为了回答这一科学问题,在水利学科顶级期刊《Water Resources Research》上发表题为“How Well Does the Mechanistic Water Quality Model CE-QUAL-W2 Represent Biogeochemical Responses to Climatic and Hydrologic Forcing?...
2019年01月14日
-
我校地科院副教授张永根联合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等在一区权威期刊《Water Resources Research》发表文章
我校地科院副教授张永根联合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等在全球土壤水力参数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论文“A High-Resolution Global Map of Soil Hydraulic Properties Produced by a Hierarchical Parameterization of a Physically-Based Water Retention Model”发表在地学一区权威期刊Water Resources Research上。本研究利用广泛使用的转换函数Rosetta,基于明确物理背景的Kosugi模型,通过利用机器学习与bootstrap抽样...
2019年01月10日
-
我校巩金龙教授与俄亥俄州立大学范良士教授应邀在《Nature Review Chemistry》上发表综述文章
我校化工学院巩金龙教授应《Nature Review Chemistry》杂志主编邀请,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范良士教授合作撰写综述。该综述系统总结了金属氧化物在化学链技术中的应用,成为化学链载氧体设计与开发领域的“启明星”。这是天津大学在《自然》系列刊物第一篇以第一通讯单位发表的综述论文。化学链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化学反应技术,具有高效率、低排放的优点,其原理是将化学反应过程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子反应,通过载氧体介质的反应和...
2018年12月06日
-
李荣金、胡文平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发表文章
我校理学院李荣金、胡文平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发表名为“Space-Confined Strategy toward Large-Area Two-Dimensional Single Crystals of Molecular Materials”的文章,团队创造性地发明了“水面空间限域法”,利用单个或数个分子层厚的二维有机单晶制备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维有机单晶可控制备”,为人类提供了一类新型、高性能有机晶体管材料。研究发现,基于这种...
2018年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