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天津大学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物与信息融合(BT与IT融合)”重点专项“新一代高相容性生物植入电极设计与应用”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顺利召开。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主会场设在天津市环湖医院。
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化学药与医疗器械处处长苏月;项目咨询专家天津大学顾晓松院士,东南大学顾宁院士,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张建宁教授,苏州大学高明远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龚启勇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毛颖教授,军事医学科学院王常勇教授,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梁兴杰研究员,浙江大学张宏教授,解放军总医院余新光主任医师,天坛医院何江弘主任医师;天津大学党委常委、校长助理、统战部长张力新,项目负责人张晓东教授,科研院、财务处、医学部有关负责人,各课题负责人以及骨干成员共90余人参会。 会议启动环节由科研院副院长耿德超主持,实施方案论证环节由顾晓松院士主持。
张力新校长助理代表项目牵头单位致欢迎辞。张立新指出该项目充分体现天津大学始终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使命担当;表示天津大学将切实履行法人职责,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希望项目团队充分发挥多学科跨领域交叉融合优势,在相关领域形成学术高地,产出重大原创成果。
苏月处长指出“新一代高相容性生物植入电极设计与应用”项目覆盖了从前端设计、制造过程、监测手段到后期临床应用的全创新链条,应进行综合考虑和全面论证;希望项目组基于团队优势,做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临床研究方面的衔接,在加强内部协作的同时强化外部合作,将项目研究与国外最新研究成果有机结合,切实推动产业化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青年人才。
启动会上,项目咨询专家组正式成立。顾晓松院士受聘担任咨询专家组组长,张力新代表项目承担单位为到场专家颁发了聘书。
项目首席科学家、天津大学医学部教授、医学工程与转化医学研究院副院长张晓东介绍了项目研究目标、实施方案、进度安排,项目的组织管理机制和项目组沟通协调机制等内容。随后课题一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任劲松研究员,课题二负责人、中山大学谢曦教授,课题三负责人、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李孟研究员,课题四负责人、张晓东教授,课题五负责人、天津市环湖医院院长佟小光教授,分别对各课题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汇报。
顾晓松院士对项目实施方案做出了高度的肯定,表示该项目是涉及生物材料、信息科学、临床研究及神经科学等多领域交叉融合的前沿设计,同时结合了初步的医学转化应用。他鼓励课题组同本领域专家做好交流,实现新的突破。
顾宁院士表示酶电极作为新一代高相容性生物植入电极,一直是近些年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项目设计全面且前瞻性强,具有临床应用前景,他建议课题组深化前端设计工作,选择好合适的材料,做好与之匹配的生物功能衔接和临床应用。
项目咨询专家组就项目和课题实施过程中的节点控制、技术路线、进度安排等具体工作进行了充分的质询和讨论,并对项目执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
为了保障项目顺利开展,天津大学财务处、科研院有关同志,分别受邀做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经费管理交流”、“重点研发计划管理要求和常见问题”的培训报告并开展答疑交流。
“新一代高相容性生物植入电极设计与应用”于2021年12月立项,项目总经费2363.01万元,均来自中央财政专项经费。项目下设5个课题,整合了北京大学、天津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中科院应化所、微系统所等研究所,环湖医院、华山医院以及大天医工、厦门隆创思两家科技型企业,合计10家国内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单位,涵盖了产学研全链条科研和产业力量。项目旨在建立新一代高相容性、高灵敏度神经电极的新技术应用体系,推动植入电极的临床转化,通过生物-信息融合创新为重大神经系统疾病提供安全、可靠、稳定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