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组织开展“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及个人:
根据《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国科发基【2021】211号)的工作安排,现将“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公布,请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组织申报工作流程
1. 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指南方向1–17项目可下设课题。指南方向1–17项目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项目设1名负责人,每个课题设1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可担任其中1个课题的负责人。指南方向18–21为青年科学家项目,不下设课题。
2. 项目组织实施应整合全国相关领域的优势创新团队,聚焦指南任务,强化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典型应用示范各项任务间的统筹衔接,集中力量,联合攻关。
3. 项目申报过程分为预申报、正式申报两个环节,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填写预申报书。项目申报单位根据指南相关申报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填写并提交3000字左右的项目预申报书,详细说明申报项目的目标和指标,简要说明创新思路、技术路线和研究基础。从指南发布日到预申报书受理截止日不少于50天。
预申报书应包括相关协议和承诺。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应与所有参与单位签署联合申报协议,并明确协议签署时间;项目牵头申报单位、课题申报单位、项目负责人及课题负责人须签署诚信承诺书,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及所有参与单位要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要求,加强对申报材料审核把关,杜绝夸大不实,甚至弄虚作假。
预申报书须经相关单位推荐。各推荐单位加强对所推荐的项目申报材料审核把关,按时将推荐项目通过国科管系统统一报送。
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以下简称“核聚变中心”)受理预申报书并组织首轮评审。为确保合理的竞争度,对于指南方向1–17,若单个指南方向的申报团队数量不多于拟支持的项目数量,该指南方向不启动后续项目评审立项程序,择期重新研究发布指南。核聚变中心组 织形式审查,并根据申报情况开展首轮评审工作。首轮评审不需要项目负责人进行答辩。根据专家的评审结果,遴选出3~4倍于拟立项数量的申报项目,进入答辩评审。对于未进入答辩评审的申报项目,及时将评审结果反馈项目申报单位和负责人。
——填写正式申报书。对于通过首轮评审和直接进入答辩评审的项目申请,通过国科管系统填写并提交项目正式申报书,正式申报书受理时间为30天。
核聚变中心受理正式申报书并组织答辩评审。核聚变中心对进入答辩评审的项目申报书进行形式审查,并组织答辩评审。申报项目的负责人通过网络视频进行报告答辩。根据专家评议情况择优立项。对于支持1~2项的指南方向,原则上只支持1项,如答辩评审结果前两位的申报项目评价相近,且技术路线明显不同,可同时立项支持,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结合过程管理开展关键节点考核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后续支持方式。
二、组织申报的推荐单位
1. 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司局;
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主管部门;
3. 原工业部门转制成立的行业协会;
4. 纳入科技部试点范围并评估结果为A类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及纳入科技部、财政部开展的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行业试点联盟。
各推荐单位应在本单位职能和业务范围内推荐,并对所推荐项目的真实性等负责。推荐单位名单在国科管系统上公开发布。
三、申报资格要求
1. 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和项目参与单位应为中国大陆境内注册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以下简称“内地单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注册时间为2020年6月30日前,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国家机关不得牵头或参与申报。
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参与单位及团队成员诚信状况良好,无在惩戒执行期内的科研严重失信行为记录和相关社会领域信用“黑名单”记录。
申报单位同一个项目只能通过单个推荐单位申报,不得多头申报和重复申报。
2. 项目(课题)负责人须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每年用于项目的工作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应为1961年1月1日以后出生。青年科学家项目负责人须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每年用于项目的工作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男性应为1986年1月1日以后出生,女性应为1983年1月1日以后出生,原则上团队其他参与人员年龄要求同上。
3. 项目(课题)负责人原则上应为该项目(课题)主体研究思路的提出者和实际主持研究的科技人员。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的公务人员(包括行使科技计划管理职能的其他人员)不得申报项目(课题)。
4. 项目(课题)负责人限申报1个项目(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和本专项的在研项目负责人不得牵头或参与申报项目(课题),课题负责人可参与申报项目(课题)。
项目(课题)负责人、项目骨干的申报项目(课题)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及本专项在研项目(课题)总数不得超过2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和本专项的在研项目(课题)负责人和项目骨干不得因申报新项目而退出在研项目;退出项目研发团队后,在原项目执行期内原则上不得牵头或参与申报新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本专项项目。
项目任务书执行期(包括延期后的执行期)到2021年12月31日之前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不在限项范围内。
5. 特邀咨评委委员不能申报项目(课题);参与“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专项”实施方案或本年度项目指南编制的专家,原则上不得参与申报项目(课题)。
6. 受聘于内地单位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可作为专项的项目(课题)负责人,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聘用单位提供全职聘用的有效材料,非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双方单位同时提供聘用的有效材料,并作为项目预申报书材料一并提交。
7. 申报项目受理后,原则上不能更改申报单位和负责人。
8. 项目的具体申报要求,详见申报指南。
各申报单位在正式提交项目申报书前可利用国科管系统查询相关科研人员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和本专项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情况,避免重复申报。
四、具体申报方式
1.校内预申报。请各学院组织填写和汇总《天津大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意向申报表》(见附件2),并于2021年8月6日前申报意向表(电子版)提交科研院。
无论牵头申报,还是参与均须按时提交申报意向表,以便学校统筹安排,并联络推荐渠道。
2.校内凝练。科研院将于2021年8月30日开始组织校内专家对牵头申报的项目进行把关、提升和凝练,以便提升项目申报质量。
3.网上填报。请各申报单位按要求通过国科管系统进行网上填报。核聚变中心将以网上填报的申报书作为后续形式审查、项目评审的依据。申报材料中所需的附件材料,全部以电子扫描件上传。确因疫情影响暂时无法提供的,请上传依托单位出具的说明材料扫描件,核聚变中心将根据情况通知补交。
项目申报单位网上填报预申报书的受理时间:2021年8月6日8:00至2021年9月10日16:00。进入答辩评审环节的申报项目,由申报单位按要求填报正式申报书,并通过国科管系统提交,具体时间和有关要求另行通知。
五、联系方式
(一)天津大学科研院联系方式
联系人:吕超、李旭、单亦鹏、舒识宇、赵超、符银丹
联系电话:022-27403763/27402490
电子邮件:jhk@tju.edu.cn
地址:北洋园校区行政服务中心B209
(二)业务咨询电话
1. 技术咨询电话及邮箱:
010-58882999(中继线)
2.业务咨询电话
010-68580645
附件:
1. “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形式审查条件要求、指南编制专家名单)
2.《天津大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意向申报表》
天津大学科研院
2021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