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频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49nH1cHg6gWNPFfzgX-O1w
行业痛点
1. 人工耳蜗及助听器的临床评估长期依赖行为反应与医师经验判断,婴幼儿、术后早期患者及低配合度人群难以实施,缺乏可复现的客观量化指标。
2. 人工耳蜗电刺激在脑电信号中产生强伪迹,导致皮层反应难以可靠提取,严重限制了客观测评技术的发展。
解决方案
1. 基于无创脑机接口技术,构建多维刺激范式,提取皮层指标,实现无语言依赖量化测评。
2. 研发多步骤脑电伪迹去除算法,有效抑制人工耳蜗电刺激伪迹,确保真实神经信号的高可信度提取。
3. 开发客观量化测评系统,用于术前评估、术后随访与康复决策支持。
1. 构建了无语言依赖的标准化听觉测评流程,可在婴幼儿、术后早期患者等低配合度人群中应用,显著提升临床可及性。
2. 自主研发脑电伪迹去除算法,能够在人工耳蜗强伪迹条件下实现高可信度的皮层反应提取。
3. 测评系统已完成工程化集成,可在医院端部署,具备采集—处理的一体化流程,支持临床推广应用。
已形成完善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包含 11 项国家发明专利、美国专利及 3 项软件著作权,覆盖人工耳蜗伪迹去除、空间听觉测评及客观听觉评估系统等核心方向,为技术的临床应用与产业化转化提供了重要保障。
倪广健教授带领的团队长期深耕听觉脑机接口、神经工程与智能医学方向,具备从基础研究、系统研发到临床验证的全链条能力。依托天津大学和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的多学科平台,团队在人工耳蜗客观评估、神经信号分析和智能听觉康复技术方面积累了扎实基础。近年来,团队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用类重点重大项目及企业委托项目等 33 项,持续在听觉与神经工程领域产出高质量成果。已发表 80 余篇高水平期刊、学术会议论文,涵盖 IEEE TNSRE、Human Brain Mapping、GeroScience、Hearing Research、Cerebral Cortex 等领域顶级期刊;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美国专利授权,为技术研发和临床推广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与科研保障。
医院端人工耳蜗术前评估、术后随访与康复监测;低配合度儿童与康复人群的客观听觉功能测评;听觉康复机构的量化评估与辅助调机场景。
合作方式:专利许可、转让、作价入股等。
联系方式:成果转化处 022-27400019 cgzh@tju.edu.cn
咨询电话:成果转化处 022-27400019
征集邮箱:cgzh@tju.edu.cn
办公地址: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1895行政楼B203
信息下载:关注下方二维码获取征集信息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