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成果推介|天津大学高价值科技成果系列之:张林团队——超表面光芯片多维光调控技术

日期:2025-11-25 作者: 浏览:


视频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zMUita2bkydfiJUl4I-9tA

所属领域

  • 未来信息

成果介绍

  • 行业痛点

    1.目前国内产品的人体感应模组无法探测人体径向移动。

    2.AR光学模组长期存在"高折射率材料与轻量化不可兼得"的行业难题。

  • 技术优势:

    1. 团队研发的光场调控芯片可以在8米外精准探测人体移动,解决现有智能家居产品人体探测不灵敏的行业困难,实现国产替代的同时相比国外同类产品具有成本优势。

    2. 团队研制的超表面闪耀光栅实现了AR镜片厚度的大幅缩减,同时实测绝对光效达到20%(2025年国际上最新报道的同类产品光效为5%),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主要指标

领先成果

技术指标

纳米加工工艺

最大深宽比可达22:1

光场调控芯片

可以在8米外精准探测人体移动

AR闪耀光栅

实测其绝对光效达到了20%

团队介绍

团队负责人张林,天津大学讲席教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带领的超表面光芯片研发团队,专注于超表面光芯片设计、制造及多维光调控技术的研究,开发的超表面光转换器已被华为公司资助完成光通信系统功能。在超表面结构设计、纳米加工工艺、光场调控芯片研发等方面取得多项国际领先成果,攻克了大深宽比单元结构的工艺难题,研发的光场调控芯片在智能家居人体感应、微型光谱成像、AR光学模组、虚拟现实(VR)眼动追踪等领域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团队制备的超表面产品展示

知识产权

涉及专利数:8项


应用领域

  • 微型光谱成像:芯片化光谱相机规避主动扫描探测方法,突破传统光谱成像方案体积大、分辨率低的局限,可成为手机影像革新的关键方向。

  • 智能家居中的人体感应:超表面技术可实现径向移动的灵敏探测、全方位人体移动探测。

  • 增强现实(AR)光学模组:超表面闪耀光栅可在降低AR镜片体积的同时提升光效,兼具低成本的优点。

  • 虚拟现实(VR)眼动追踪:基于超表面的眼动追踪模组缩小了体积,大幅减少了计算量,更契合VR设备轻量化的需求。

合作对接

合作方式:专利许可、转让、作价入股等。

联系方式:成果转化处 022-27400019   cgzh@tju.edu.cn

意向征集

咨询电话:成果转化处 022-27400019

征集邮箱:cgzh@tju.edu.cn

办公地址: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1895行政楼B203

信息下载:关注下方二维码获取征集信息表


关闭

校内链接: 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办公网

校外链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访问统计:

天津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地址:天津市津南区海河教育园区雅观路135号

E-mail: kjc@tju.edu.cn

版权所有:天津大学Copyright © 2010 - 2025 kj.tju.edu.cn